我們深信一件事情

在城市被淹沒的你/妳,

能夠改變一座村莊 !

我們在山下線,願意支持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願意讓每個不敢實現的夢想發生,

也期待讓每個感到困厄的人,尋找到生活的新氣息。

關於山下線

「山下線」指由花東縱谷中央山脈的荖山地區至二子山地區,由北至南包含壽豐鄉的壽豐村、大豐田地區 5 村落 (豐山、豐裡、豐坪、樹湖、溪口村),並跨至萬榮鄉的西林村(支亞干部落),共計 7 個村落。為花蓮縣中部地區,進入花東縱谷的第一站,往來花蓮市約 20 公里,需 20 至 40 分鐘左右車程。

區域為花蓮溪與支亞干溪(壽豐溪)兩條溪流沖積而成的沖積扇,位處花蓮溪下游西岸區;東岸區則接壤壽豐鄉米棧、月眉、鹽寮等村落,為海岸山脈地區。因過去花蓮溪溪流磅礡,加上早期未有便利的往來道路,使該地區在花蓮溪東西岸文化與環境上,有較明顯之區別。

山下線成立於於 2021 年,由阿改玩生活有限公司、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花蓮縣壽豐鄉壽農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山東野表演坊共同組成,集結了部落的青創公司、人民社團、村落發展協會,以及地方的藝文團隊,期望打造本區域成為宜居且促使移居之地。

串連成立山下線的四個
花蓮在地組織

壽農社區位於壽豐鄉壽豐村內,其中涵蓋兩個原住民部落,分別為山下部落 ( Ci Alupalan ) 、壽農部落 ( Ci Hamengan ) ,致力於發展阿魯巴染柿染產業。 部落期因為部落種了很多柿子,所以取名為 ci Alupalan ,意指:很多柿子的地方。山下部落青年在近年開始運用部落原生柿子與自然產物資源發展出專屬部落的阿魯巴染工藝。由於族人多為七腳川社後裔,在七腳川戰役後,重新開始追溯七腳川部落的文化歷史,發展高齡教育、工藝傳承、文化傳承等工作。 

山東野表演坊於 1999  年成立,是花蓮第一個立案的在地劇團。由一群對花蓮和劇場充滿好奇的在地青年學子所組成。多年來山東野表演坊致力培育東台灣的劇場人才,時至今日,山東野表演坊已發展成花蓮在地的專業劇團。期盼將創作回歸到對生活以及在地議題的關心,透過劇場展演、戲劇教育推廣以及工作坊等形式,培育更多在地的劇場人才和觀眾。以特屬花蓮的草根性、在地性進行劇場實踐,持續造夢,延伸觀眾對劇場的想像,重啟另一種溝通的語彙。 

阿改玩生活成立於 2021 年,是萬榮鄉境內第一間青創公司。阿改( AKAY )原意為太魯閣族語「痛」的意思,可以作為一種狀聲詞使用。在日常的語彙下,逐漸成為許多時候會用到的發語詞,例如覺得刺激、好玩、疼痛,或者表示驚訝等等的情境中,都會講一聲「阿改( AKAY )」。阿改玩生活也希望讓大家藉著團隊,來到部落遊玩的時候,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回憶。 團隊還有另一個特色,是成員均出身西林社區發展協會,長年的社區參與、田野調查及文化推廣,同時是社區工作者,也是地方的青創團隊。

協會最初於 1995 年,由四個豐田在地家庭關注孩子成長、居住環境等議題共同組成「牛犁工作室」,以「牛若肯作,毋驚冇田倘好犁」的精神期許自我。 其後,於 2001 年正式立案,以「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之名成立正式組織,由縣級正式立案團隊開始跨花蓮縣執行各社區營造工作整合及輔導。 主要業務可區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對內的社區營造,以及對外的社區營造輔導工作。內部共區分為六大組別,分別為:社造組、高齡組、產業組、環境組、新住民組、數位中心。

山下線成立於 2021 年

山下線的成立,是由於近年的地方改變。 1994 年,文建會(今文化部)開始推動「台灣社區總體營造」,並藉由社區總體營造復振地方藝文發展,期望打造由下而上治理的公民社會。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花蓮縣壽豐鄉壽農社區發展協會、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以及花蓮縣萬榮鄉西林社區發展協會(阿改玩生活有限公司之團隊成員由社區協會另外創辦),和山東野表演坊。

四個團隊,正好在鄰近區域,長期致力於推動社區營造工作,包含高齡照顧、文化調查、藝術發展、產業振興、工藝傳承等,彼此深耕地方 20 年以上。在 2021 年時,因應社區營造的第四期政策,以及台灣未來少子化、區域功能縮減的危機,我們四個單位決定共同組成新團隊,串聯彼此的專業能力,發展新世代的地方工作。

地方支持系統

宜居我們將其定義為——支持系統。

地方失衡

四個團隊組成的背後,我們盤點了目前區域內所面臨到的相關問題,其中之一,便是地方功能的「失衡」。我們先將地方具備功能的相關機構與單位進行盤查,並觀察其 12 年來的變化,其中包含教育機構公共運輸醫療機構餐廳,以及觀光旅遊機構等。我們發現,山下線區的地方功能正在失衡中。

觀光產業的轉變

一方面是因為近年花蓮大力發展觀光旅遊,導致區域內的發展開始更像為外來者進行服務,因此出現了一些現象,例如:遊客租得到單車,但是區域內的孩子們單車壞掉卻沒有辦法找到單車行維修;或者遊客們可以在景點區得到簡餐與咖啡,但是區域內的小吃店正在不斷減少,逢周一許多店家休息時,村落更只剩下超商可以購買午、晚餐;最驚人的,則是在 12 年間,區域內的旅宿業者大幅度的增加了 130 %。

宜居 / 移居的地方

這些給了我們很大的警示:山下線區必須重新正視當地居民的真實需求。因此,如何透過社區營造、地方創生等思維與方法,重振區域內的居住功能完善,以發展「宜居」作為,成為此刻我們最重要的目標。

居住支持

所謂的「宜居」,我們將其定義為「支持系統」,意即透過村落的「支持系統」幫助區域內的居民們可以減輕其生活在這裡的負擔,並透過該「支持系統」建立完善經濟循環模式,以此永續經營。

單位 2010年 2021年 說明
大專院校
2
2
1所於 2021 年撤校,並在 2022 年由空中大學接管。
國小
5
5
因應教育部政策,不裁撤國小,但平均較十年前少 50 - 100 人;部分國小於 2019 年開始小一新生增加。
國中
1
1
國中平均較十年前減少 100 人。
幼稚園
3
4
豐山國小增設幼稚園,並於今年增設小班,幼兒照顧需求大幅提升。
高齡長照
2
7
因長照 2.0 政策推動而大幅提升。
公車路線
3
3
分別有台 11 甲線、台 9 線、靜浦線;西林村未有公車。
火車站
3
2
溪口火車站於 2013 年裁撤。
加油站
6
4
營業時間皆大幅度縮短調整。
單車行
5
2
其中 1 間單車行因老闆年紀過大,不定期營業。常發生遊客租得到單車,但是孩童單車壞掉沒法修的情形。
診所
7
4
1 巡迴醫療門診,2 診所新開於豐田。
文具店
5
1
7 個村落僅剩下壽豐村擁有文具店。
雜貨店
15
8
其中 3 間雜貨店雖還在營業,但皆營業時間不定。
超商
3
5
新增 3 間超商皆設於重要幹道,因應遊客人潮。
大賣場
2
3
新增一間全聯超市。
餐廳
21
14
主要集中於壽豐村、豐山村。
早餐店
17
14
主要集中於壽豐村、豐山村。
咖啡廳
1
4
主要因應近年風潮與遊客,以及返鄉/移居開店產生。
旅宿業者
100
230
以鄉鎮計,另有 18 間違法登記在冊、無登記者無法查明。
渡假村
3
3
因應中國政策及疫情,大幅度裁員,同時又勞力缺乏的矛盾情形。

表格:山下線地區近 12 年地方服務功能變化說明

山下線的關鍵人口

台灣自農業工業化後,農村家庭不再需要生育更多的孩子以應付農村的高勞力密集產業。少子化也在科技、社會環境、時代等地變化下逐漸凸顯。我們明白未來人口不可能再增加,因此如何使現有的人口不再單純只是人口數量上的「 1 」,而是成為「> 1」即是我們另一個重要的目標——「關鍵人口」。

因此,在逐步建立起「支持系統」的下一步,我們希望重新號召社區營造的精神「造人」,使每一個居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公民」。他們能夠關心社會、互助鄰里、創新創造,使地方能夠生生不息。建立「支持系統」,營造「關鍵人口」誕生的環境,我們也希望這裡,不僅是「宜居」,也能創造「移居」。​

使人成為「關鍵人口」,如同圖中邊發展產業、具備公共意識、能夠參與公共議題,同時創造社會,我們必須得透過環境的支持,幫助他們減輕家庭的育兒負擔、居住的環境負擔。​

山下線,不單純的是我們生活的所在——「循環生活的氣息,播映我們的故事」,我們也希望邀請每一個你,若是內心還有著冒險的衝動,對這座島嶼的多元文化探索的慾望,甚至期望到不同的地域展開新的生活,那麼不要忘記:「每個人都能是創造地方的力量!」

歡迎聯繫我們!

據點 :974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中興街37號
周一至周五
08:00 ~ 12:00 | 13:30 ~ 17:30
電話:03-8650338
信箱:e7968@yahoo.com.tw